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科研成果 > 正文
学术科研

科研成果

崔银秋教授团队在古人类基因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日期:2021-11-02 点击数: 来源:

    36365线路检测中心入口崔银秋教授研究团队联合德国马普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研究团队1027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新疆古代人群起源研究的最新成果(The genomic origins of the Bronze Age Tarim Basin mummiesNature2021DOI10.1038/s41586-021-04052-7)。


1. 本研究中的小河墓地的俯瞰图(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以及本研究中样本采集的考古遗址的地理位置。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相继在塔里木盆地青铜时代的古墓沟、小河以及北方墓地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发掘工作,因其独特的墓葬形制以及出土的大量保存完好的史前人类干尸而受到了国内外社会的广泛关注。36365线路检测中心入口研究团队成功获得了中国新疆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遗骸(距今50003500年)的高质量基因组数据,与欧亚大陆已发表的所有古代和现代人类基因组数据进行大数据建模分析,发现塔里木古代人群代表了更新世晚期一支由古北亚(ANE)和古东亚(AEA)成分组成的古老遗传谱系,该谱系在青铜早期颜纳亚文化人群向东迁徙(距今5300年)之前就曾广泛存在于包括南疆、北疆在内的欧亚草原中、东部的广袤区域。研究推算,小河人群的祖先成分形成时间至少在其183代以前,也就是距今9000左右。同时,研究人员采用古蛋白质组技术在牙结石中发现小河人群长期大量食用奶制品,结合墓葬中发现的小米以及小麦等遗存,都直接证明了小河人群和欧亚草原东西部人群存在紧密的文化交流。


2. 本研究中新疆青铜时代古代人群的遗传结构分析。其中A为古代个体的主成分分析结果(PCA);B为古代新疆个体和其他古代欧亚人的 ADMIXTURE 图(K=8); C.新疆青铜时代个体(Tarim_EMBADzungaria_EBA)祖先来源的QpAdm分析;D.亚洲青铜时代人群的遗传混合时间分析,其中塔里木古代人群呈现出久远的混合时间。


    上述研究工作成功获取了中国新疆地区迄今最早的古人类遗骸高质量基因组数据,揭示了塔里木盆地青铜早期人群的起源和形成历史,为新疆青铜时代独特的文化面貌的形成提供了遗传基础;重塑了我们对新疆地区以及欧亚草原人群演化过程的认识,为更加全面系统地还原古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证据。


3.欧亚大陆青铜时期以及青铜时期之前的古代人群种群历史(qpAdm)分析结果。


    此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的支持,以及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协助。论文第一完成单位为36365线路检测中心入口,第一作者为36365线路检测中心入口的张帆博士和宁超博士(德国马普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博士后)。36365线路检测中心入口崔银秋教授与德国马普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Johannes Krause教授、Christina Warinner教授,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Choongwon Jeong博士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全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052-7